最著名的古玉作品:良渚文化神人獸面紋玉琮 (約公元前3300年-公元前2300年)

在收藏玉石的世界中,「古玉」與「高古玉」常被提及,但這兩者其實是不同的概念,對收藏價值與文化意義也有明顯差異。本文將從定義、歷史背景與特色切入,帶你一次搞懂古玉與高古玉。

古玉是什麼?

古玉,英文:Antique Jade 泛指歷史上經過一定年代的玉器,依照台灣與中國收藏界的共識,凡超過百年以上歷史的玉器皆可稱為古玉。而一般來說,清朝(1644-1912)以前的玉器,都被歸類為古玉。

古玉的範圍非常廣,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皆涵蓋其中。它們可能有自然風化的痕跡、氧化沁色(如黑沁、紅沁等),並常見手工雕刻的細緻工法。古玉除了藝術與收藏價值外,也承載當代的宗教、禮制、政治與社會文化。

高古玉是什麼?

高古玉,英文:Archaic Jade 則是古玉中的一個特殊分類,特指年代非常久遠、通常為商朝以前的玉器,即新石器時代晚期(約公元前3000年)至商朝(公元前1600~1046年)時期出土的玉器。

這些玉器常來自良渚文化、紅山文化、龍山文化等史前文化遺址。高古玉的特色是造型簡約、線條拙樸、工法原始,與後代精雕細琢的風格明顯不同,其價值來自於歷史稀有性與考古學意義,常見於博物館或重量級私人藏家手中。

分類年代範圍特色
古玉清朝以前(約1912年以前)歷史悠久、有氧化沁色、工藝精細
高古玉新石器時代至商朝(約公元前3000~1046年)造型拙樸、原始工法、極具考古價值

無論是古玉還是高古玉,都需要經驗判斷真偽、考慮保存狀況與歷史背景,因此對新手來說,建立基本概念是第一步,後續再深入了解各朝代玉器的風格與辨識技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