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臺灣國軍軍牌(俗稱「軍人身份識別牌」)是一種用於標識軍人身份的重要配件,主要作用是在戰場、緊急狀況或意外發生時,能夠快速辨識軍人身份,確保人員資料能夠正確識別。
許多人對於軍牌的標準格式有所疑問,軍牌上應該刻上哪些資訊?格式如何書寫? 本篇將詳細解析臺灣國軍軍牌的標準格式、內容範例與書寫規則,幫助你了解軍牌的正確格式。
1. 臺灣國軍軍牌的基本規格
臺灣國軍軍牌的設計大致參考美軍的識別牌(Dog Tag),通常為橢圓形金屬牌,並以不鏽鋼或鋁合金製成,具備耐用、防鏽、防水的特性。軍牌一般為雙牌制,其中一片懸掛於頸部,另一片用於應急狀況下識別。
項目 | 說明 |
---|---|
材質 | 不鏽鋼或鋁合金 |
尺寸 | 約 50mm x 28mm |
形狀 | 橢圓形,單側開槽設計(有些版本) |
顏色 | 銀色 |
配件 | 鍊條(一般為 60cm 長)、副牌鍊條(10cm 長) |
2. 軍牌的標準格式與內容
根據臺灣國軍的標準,軍牌上刻印的資訊通常包括:
- 軍人識別號碼(身分證字號)
- 姓名(中文或拼音)
- 血型
- 宗教信仰(可選)
- 部隊代號或兵科(視需求而定)
一般標準格式如下:
識別號碼:A123456789 姓名:WANG, CHI-WEI(拼音格式,或使用中文) 血型:O+ 宗教信仰:BUDDHISM(佛教) / CHRISTIAN(基督教) / NONE(無宗教信仰) 部隊代號:ROCAF(中華民國空軍) / ROCN(中華民國海軍) / R.O.C. ARMY(中華民國陸軍)
軍牌上的文字通常使用大寫英文字母,字體多為等寬字型(Monospace),方便辨識與刻印。
3. 軍牌內容格式範例
(1)標準格式(完整資訊)
A123456789 WANG, CHI-WEI O+ BUDDHISM R.O.C. ARMY
(2)簡化格式(無宗教信仰與部隊代號)
A123456789 WANG, CHI-WEI O+
(3)中文格式(部分軍牌使用中文刻印)
A123456789 王志偉 O+ 佛教
4. 軍牌的使用方式與佩戴規則
(1)單人佩戴雙軍牌
- 軍人佩戴兩片軍牌,其中一片長鍊(60cm)掛於頸部,另一片短鍊(10cm)固定於主軍牌。
- 當軍人陣亡或重傷時,副軍牌可拆下作為身份確認,主軍牌仍然保留在遺體上。
(2)佩戴時機
- 軍牌應隨時佩戴,尤其在作戰、演習、海外任務時更為重要。
- 軍事訓練或執勤時,軍牌可藏於衣物內部,以防止外露影響行動。
(3)緊急狀況的使用
- 若軍人不幸戰亡,副軍牌通常會被指揮官或醫療人員拆下,作為官方紀錄。
- 主軍牌仍留在遺體上,以利身份確認。
5. 軍牌的歷史背景與意義
軍牌的起源可追溯至第一次世界大戰,當時各國軍隊開始使用身份識別牌,以利於在戰場上確認陣亡士兵的身份。臺灣國軍的軍牌制度參考美軍的 Dog Tag 設計,在戰場環境或任務執行時發揮關鍵作用。
在現代,軍牌不僅是識別身份的重要物品,也象徵著軍人榮譽與責任,許多退役軍人也會將軍牌保留作為紀念。
6. 軍牌的保養與注意事項
(1)避免化學品接觸
- 雖然軍牌材質多為不鏽鋼,但仍應避免接觸強酸、強鹼或清潔劑。
(2)定期清潔
- 可用軟布與中性清潔劑擦拭,避免污垢堆積影響刻印可讀性。
(3)妥善保管
- 退役後,可將軍牌收藏於專屬盒內,避免刮傷或遺失。
結論:如何正確書寫臺灣國軍軍牌?
- 軍牌上需包含識別號碼、姓名、血型,可選擇加上宗教與部隊代號。
- 格式通常為大寫英文字母,字體使用等寬字型,方便閱讀。
- 佩戴時應隨時攜帶,尤其在作戰與訓練期間,確保身份識別的準確性。
- 軍牌象徵軍人榮譽,應妥善保管與保養,以保持最佳狀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