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入三伏天,天氣悶熱潮濕,讓人難以擺脫濕氣的不適。紅豆薏米水、拔罐艾灸等方式成了許多人選擇的去濕方法。其實,小編想與大家分享一個小技巧,即佩戴銀飾也能發揮一定的去濕功效喔。
銀飾簡介
銀屬於過渡金屬,其化學符號為Ag,源自拉丁文名稱Argentum,意指「淺色、明亮」,原本的意義是「(價值)接近於黃金的金屬」。銀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在,但大部分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於銀礦石中。銀具有相對穩定的理化性質,優越的導熱、導電性能,質地軟且具延展性。其高反光率可達99%以上,因而廣泛應用於多個重要領域。
自古以來,銀一直以其裝飾和保健的雙重功能受到重視。從保健角度來看,銀可以被視為醫學上的奇蹟。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提到,銀具有安撫五臟、平定心神、防止驚悸、驅邪氣等保健效果。現代醫學研究顯示,銀具有殺菌消炎、排毒養生的功效,有助於延年益壽,長期使用更可促進新陳代謝、增強免疫力。因此,經常佩戴銀飾對健康有著種種益處,而無任何害處。
銀飾功效
銀飾和銀器深受人們喜愛,已經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分。雖然眾所周知銀具有眾多好處,但很多人或許不清楚銀究竟有哪些益處。因此,小編將整理一下銀的幾大優勢,與大家分享!
- 消炎:最典型的例子之一是穿耳洞。有經驗的人都知道,新穿的耳洞如果戴上鐵耳環,幾乎一定會引發發炎。相比之下,戴上銀耳環不僅不容易發炎,而且傷口愈合速度更快。根據文獻記載,古代中國戰場上的士兵有時因找不到藥物,會將隨身攜帶的銀子打成片,蓋在傷口上,這不僅能防止感染,還有助於傷口更迅速地癒合。這些例子表明了銀具有強效的消炎和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。
- 殺菌:人體生病的主要外在原因通常包括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。現代醫學研究確認,銀具有對所有有害微生物(包括細菌、病毒、真菌)的殺菌作用。銀離子對治療胃炎、瘧疾、寄生蟲感染、牛皮癬、眼部、耳部及口腔感染、酵母菌感染等具有良好效果,可內服或外用。相較於一般抗生素平均能殺死6種致病生物,銀卻能抑制650種,並有效控制頑強的抗藥性菌株。在治療敗血症、風濕熱、淋病、關節炎、白喉、腦膜炎等感染性疾病方面,銀表現出卓越的效果。此外,對於燒傷和其他外傷的治療,銀也顯示出顯著的療效。銀對幾乎所有已知的細菌和胞外病毒均具有抑制作用,且銀離子對人體無害,不產生任何副作用。
- 鑒毒:古代法醫早已運用「銀針驗屍法」來檢測死者是否中毒,成功揭發了不少謀殺案;在古老的茶馬古道上,商隊習慣攜帶銀製餐具,如銀碗、銀水壺等。當發現水源時,他們會使用銀餐具盛水進行檢驗,確保水源無毒後再取水飲用,以預防沿途強盜或土匪對水源進行毒害,從而確保生命和財產的安全。人體每天排放出一些「毒素」,而純銀飾品能夠吸收這些「毒素」,這也解釋了為何有些人佩戴銀飾後銀飾會變黑的原因。銀飾的抗氧化性和光澤的持久性與個人體質有關。身體健康的人佩戴銀飾會越來越亮,但體質較弱且體內毒素較多的人,銀飾可能會迅速變黑。因此,經常佩戴純銀飾品有助於體內毒素的排出。但需注意,表面電鍍的銀飾或成色不足的銀飾並沒有這種功能,反而可能因電鍍的化學作用或雜質過多而引起過敏。
- 淨化水質:銀離子具有殺滅細菌、淨化水質的能力。有實驗曾使用一隻裝滿自來水的鐵桶和一隻裝滿自來水的銀桶,開放置放一個月後,結果鐵桶中剩下的是半桶綠色的混濁水,而銀桶中剩下的是半桶清澈的自來水。使用銀製酒杯飲酒,由於銀離子和酒精的交互作用,使酒味更加香醇。在古代,人們早已知道銀可內服也可外用。外用方面,使用銀針進行針灸,或者用銀片覆蓋傷口以預防感染。內服方面,將加熱的銀塊放入水中,待水冷卻後飲用,對治療腸胃疾病具有良好效果。
- 防腐保鮮:中國地區的少數民族傾向使用銀器來盛裝食物,以確保食物長時間保持新鮮美味。舉例而言,當客人造訪草原時,草原民族展現最高的款待禮節就是奉上裝有馬奶酒的銀碗。銀碗不僅象徵高貴和純潔,代表最優雅的款待,同時也具有防腐保鮮的效果。若將馬奶放在普通碗中,幾天後就可能腐壞變質,而盛放在銀碗中的馬奶卻能保持鮮美和香濃的味道長時間不變。
- 去濕:去濕的目的是指排除風濕和濕熱。在中醫針灸療法中,銀針被廣泛使用,特別是在中國四川盆地,由於該區氣候潮濕,人們喜歡佩戴銀飾品以發揮去除風濕的效果。在民間,人們在生病時使用的一種去濕偏方是:煮一個雞蛋,趁熱剝掉蛋殼,然後挖掉蛋黃,放入一塊銀,在病人太陽穴、兩隻手腕內側以及肚脊眼上來回滾動,當雞蛋冷卻後,取出銀片,可以發現銀表面已經變黑,這說明它已經吸出了病人體內的濕氣。
說了這麼多,小編已迫不及待要擁有一套銀飾,畢竟佩戴銀飾有益身體健康。然而,市場上各種琳琅滿目的銀飾令人眼花繚亂,而在購物時,經常會聽到店員提到925銀、千足銀、純銀等術語。對於不太了解的新手而言,這些名詞可能會令人感到困惑。在購買銀飾之前,了解如何辨別銀飾的純度和真偽是相當重要的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