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「手鈪」(鈪的正確注音是:ㄜˋ,拼音是 è)是一種傳統女性配戴的手飾,外型近似手鐲,源於古代中國,尤以漢唐、宋元時期流行。手鈪多為金、銀、玉等材質打造,象徵身份、財富與祝福意涵,亦常作為嫁妝、傳家寶或護身符使用。
手鈪與手鐲有何不同?
雖然手鈪與手鐲常被混用,但實際上在材質、造型與文化上有所區隔。手鈪多呈「厚實環狀」,有時內圈偏小需用力戴入,且通常成對配戴;而現代手鐲則設計多樣,部分有開口設計,強調便利與美觀。
項目 | 手鈪 | 手鐲 |
---|---|---|
時代背景 | 漢、唐、宋以來 | 現代設計為主 |
材質 | 金、銀、玉 | 金屬、塑料、合金等 |
造型 | 環狀厚實、無開口 | 開口式或滑扣式較多 |
配戴意義 | 祝福、嫁妝、傳家 | 時尚、美觀、搭配穿搭 |
手鈪的象徵意涵與文化價值
手鈪在傳統文化中寓意深遠,常見於婚禮、成年禮與節慶贈禮。它不僅象徵守護與祝福,更體現家族對女性成員的期望與關愛。在客家、閩南與原住民族群中,亦流傳不同形式的手鈪習俗。
現代如何配戴與收藏手鈪?
現代女性配戴手鈪不再侷限於傳統場景,許多銀飾品牌推出現代設計的手鈪,適合搭配西裝、漢服、甚至休閒穿搭。收藏方面,建議選擇純銀(S999)、K金或玉石材質,並妥善保存於乾燥處以避免氧化或變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