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財神,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是趙公明,但在華人世界中,另一位地位極高、影響力深遠的財神,就是關公,也稱「關聖帝君」。從三國名將、忠義象徵,到成為商界、軍警與幫會都奉為「守財神」與「守信之神」的存在,關公的信仰演變充滿傳奇色彩。

關公是誰?三國歷史人物的神格化歷程

關羽(?-220年),字雲長,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劉備重要將領,後被尊稱為「關公」。他在歷史上以忠義著稱,在《三國演義》中更被描寫為神勇無敵、忠義兩全的化身。

關羽死後,在民間逐漸被神格化,從唐朝起受帝王冊封,至明清時期被尊為「關聖帝君」,歷代封號包含「武安王」、「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」等,地位幾乎與天官相當。

關公為何成為財神?四大信仰轉變關鍵

  1. 帳房祖師與會計守護神:傳說關公精通記帳,發明「日清簿」,清清楚楚、不容舞弊,深受商人敬仰。
  2. 重義守信象徵:商業強調誠信,關公的「忠義」形象被視為財務道德守護神。
  3. 鎮煞避邪、守財納氣:關公形象威嚴,紅臉、長鬚、青龍偃月刀,被視為能驅邪、鎮煞、護財。
  4. 與趙公明並列武財神:民間常見「文財神比干/范蠡」、「武財神趙公明/關公」並列的四財神體系。

企業與關公:為什麼公司喜歡供奉他?

現代台灣、香港、新馬地區許多企業、銀行甚至幫會都供奉關公,原因包括:

  • 象徵誠信交易、公平買賣
  • 能化解糾紛與官非,護佑業務安全
  • 協助提升員工忠誠度與凝聚力
  • 驅邪避煞、穩定財氣與人脈場

關公與黑道、軍警文化的特殊關聯

關公被視為忠義、信義、義氣的象徵,因此也深受軍警與江湖幫派尊敬。在幫會中,關公甚至被稱為「義氣之神」、「會口守護神」,如青幫、洪門等都設有「關帝殿」。

常見供奉形象與供品

關公神像通常為:紅臉、手持青龍偃月刀、身穿綠袍、正坐或站立威儀之姿。部分廟宇供奉「文關公」形象,持書捲、顯智慧氣象。

常見供品包括:

  • 高粱酒、茶水、發糕
  • 三牲(香雞、豬肉、魚)
  • 紅棗、桂圓、糖果(象徵忠心與團結)

關公與趙公明的比較表

項目趙公明關公
信仰系統道教為主、小說形象儒、道、佛三教共尊
屬性武財神、瘟神轉化忠義象徵、財神、護法
信眾商業、業務、陰陽師企業家、軍警、會計、幫會
代表意涵納財、鎮煞、開市守信、避官非、財氣正循環

台灣重要關公廟宇

  • 新北板橋慈惠宮關帝殿:全台最具歷史的關聖帝君廟之一
  • 高雄三鳳宮:以關公為主神,香火鼎盛
  • 台中南天宮:企業主與金融圈最常拜關公的廟宇
  • 台南大天后宮關帝殿:結合媽祖與關公信仰特色

結語:關公信仰的真正意涵

關公之所以能成為財神,並非只因「保佑賺錢」,而是因為他的形象融合了「忠、信、義、勇、誠」五德,是財富與道德共構的理想化象徵。

若你經營事業、希望誠信經營、員工團結、避免糾紛,那麼關聖帝君將會是你最佳的財神選擇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