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廟門左進右出的由來與意義

台灣民間習俗中,進廟拜拜是一項重要的文化傳統,而「左進右出」的規矩有其深厚的歷史與象徵意義。根據 風水方位 的概念,廟宇坐北朝南,多遵循「左青龍、右白虎、前朱雀、後玄武」的方位說法。因此,進廟門時應從 龍邊進入(左邊),象徵迎接好運與吉祥之氣;離開廟宇時則從 虎邊退出(右邊),將厄運與不祥留在廟中,以求趨吉避凶。

左青龍右白虎的象徵意義

方位象徵寓意
左青龍吉祥、財運、保佑從龍邊進入,納福迎祥
右白虎避邪、解厄、消災從虎邊退出,驅除不祥
中門神明或貴人出入信徒不可擅入,避免沖撞神明

進廟門左進右出的正確方式

進廟宇參拜時,除了左進右出的基本原則,還需要注意進出門的細節:

  • 左進右出:以面對廟宇的角度來看,進入時從右側進(青龍邊),退出時從左側出(白虎邊)。
  • 避免走中門:中門是神明或貴人出入的通道,民間認為若非特別場合,不宜直接走中門,避免冒犯神明。
  • 避免進錯門:若誤從虎邊進入,代表「入虎口」,有血光之災的象徵,因此應特別留意。
  • 進出門別踩門檻:進出廟門時,應彎腰跨過門檻,不可直接踩踏,避免不敬之意。

關於進廟門左進右出的方向說明

當你面對廟宇大門時,「左進右出」的規則其實是以廟宇的坐向為基準,也就是從神明的視角來判斷。從神明的位置向外看,左邊為青龍位,象徵吉祥;右邊為白虎位,象徵避邪。因此,信徒應遵循「入龍門、出虎口」的原則,以帶來好運並化解災厄。

實際操作時,面對廟門的信徒需要從自己的右手邊進入,這對應的是神明視角的青龍邊;離開時則從自己的左手邊退出,對應白虎邊。切記,不可誤從左側進入,否則被視為「入虎口」,容易引發不祥。遵循「右進左出」的方式,展現敬意並祈求平安順遂。

進廟參拜的6大禁忌

除了進出門的方位講究,在廟宇參拜時還有6個常見禁忌需要特別注意:

  1. 勿入虎口:進廟應「左進右出」,避免從虎邊進入,象徵入虎口招來厄運。
  2. 遵守參拜順序:正確參拜順序應為「天公爐 → 主爐 → 左次爐 → 右次爐」,不可亂拜。
  3. 不淨者禁入廟:守喪期間、身體不潔或服喪者,忌入廟參拜,以免觸怒神明。
  4. 進出門勿踩門檻:進廟應跨門檻,避免直接踩踏,展現對神明的敬意。
  5. 供品慎選:李子、番茄、楊桃等帶有「李」、「番」、「楊」的水果不宜供奉。
  6. 切勿插倒香:插倒香有「倒廟」的不祥之意,會引發血光之災。

入廟參拜的2大迷思解惑

在民間信仰中,有些禁忌其實屬於誤解,以下兩個常見迷思需要特別說明:

  • 生理期不能入廟?傳統習俗雖認為生理期女性不宜入廟,但現代觀點並無此禁忌,主要考量是避免元氣虛弱導致意外。
  • 右手插香不潔?右撇子與左撇子使用慣用手插香即可,並無右手插香不敬之說。

總結:進廟門左進右出的吉祥智慧

遵循「左進右出」的進廟原則,除了象徵納福驅邪之外,更能展現對神明的虔誠與敬意。只要謹記進出方位避免走中門,並留意常見的禁忌與迷思,相信就能獲得神明庇佑,祈求平安順遂。